中大新聞中心

2017年2月20日

中大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舉辦「城市規劃與適應氣候變化」論壇

2017年2月20日
分享
列印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助理署長張綺薇女士發表主題演講。

(左起)中大建築學院客座助理教授易威遠教授、香港規劃師學會會長麥凱薔博士、中大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助理署長張綺薇女士、中大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總監楊詩詩女士,以及中大建築學院姚連生建築學教授吳恩融教授。

講者及與會者在問答環節中進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上周五(2月17日)在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舉辦環境及氣候論壇系列之「城市規劃與適應氣候變化」論壇,邀請來自不同界別的專家分享有關可持續城市規劃以適應氣候變化的意見和觀點。論壇吸引了近280名來自公私營機構、各區學校和大專院校等人士出席並參與討論。 

應對氣候變化的三大範疇是減緩、適應和應變。香港與其他國際城市一樣,已就此實施多項措施,例如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進行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現正重新審視香港的規劃策略和空間發展方向,推動可持續的城市規劃及設計,有利香港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重大挑戰。 

是次「城市規劃與適應氣候變化」論壇邀得規劃署助理署長張綺薇女士擔任主講嘉賓,其他嘉賓講者包括香港規劃師學會會長麥凱薔博士和中大建築學院姚連生建築學教授吳恩融教授,並由中大建築學院客座助理教授易威遠教授擔任論壇主持。 

張女士在論壇上指出,氣候變化確實是一個警號;香港作為對環境負責的國際城市,必須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各種挑戰作好準備,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把「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城市策略」納入議程,倡議把創新、警覺性高、靈活及具前瞻性的思維滲透至城市規劃和發展過程的所有層面、方面及階段。這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而政府現正透過公開對話,與市民一同重新檢視全港規劃策略。 

在問答環節中,多位與會者就「可持續城市規劃」的可行性踴躍提問,並與各位講者進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地球保源行動於論壇後舉行「綠色社群──賽馬會減碳伙伴計劃」之「綠色領袖訓練營」頒獎禮,嘉許成功完成訓練和實踐而成為「綠色領袖」的學生。來自20所中學的學生於去年7月參加綠色領袖訓練營,學習如何組織及執行環保推廣計劃。他們於營後運用所學知識和技巧,在8月至12月期間組織多項環保活動,已在不同社區惠及超過10,000名市民。當天獲獎的學生表示,「環保不能單憑一人之力;要結合眾人力量,需要良好的領導。」因此,他們承諾會繼續承擔「綠色領袖」的責任,在校園以至家庭和社區推動環保,帶領更多人實踐低碳生活。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Gaia

中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助港幣七千萬元,於2012年推出一個為期五年的社區參與計劃──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透過舉辦公眾教育活動,及與學校和非政府機構結成「減碳伙伴」,促進社區環境保育及可持續發展工作,協助香港締造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將來。 

「環境及氣候論壇系列」是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近年社會各界對香港環保發展日益關注,政府積極探討多項政策,力求改善環境問題。地球保源行動每季就不同議題舉辦論壇,邀請各界專家和公眾一起探討香港及全球的環境及氣候問題,藉此開拓環保新思維,尋求解決方法。 

地球保源行動成立的「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是全球第一所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免費開放予公眾,館內展出香港著名探險家李樂詩博士多年來在「三極」(北極、南極、珠穆朗瑪峰)所搜集的珍貴資料和照片,以及中大在環境、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多項創新研究,並介紹馬會對改善香港環境的支持、參與和貢獻。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的資訊,請瀏覽www.cuhk.edu.hk/gaia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助理署長張綺薇女士發表主題演講。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助理署長張綺薇女士發表主題演講。

 

(左起)中大建築學院客座助理教授易威遠教授、香港規劃師學會會長麥凱薔博士、中大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助理署長張綺薇女士、中大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總監楊詩詩女士,以及中大建築學院姚連生建築學教授吳恩融教授。

(左起)中大建築學院客座助理教授易威遠教授、香港規劃師學會會長麥凱薔博士、中大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助理署長張綺薇女士、中大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總監楊詩詩女士,以及中大建築學院姚連生建築學教授吳恩融教授。

 

講者及與會者在問答環節中進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講者及與會者在問答環節中進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