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4月2日

香港中文大学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

2008年4月2日
分享
列印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辛世文教授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要科研人员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辛世文教授(右)及副主任林汉明教授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科研队伍 上图:科研队伍排列成「米」字型,代表致力提升稻米产量及营养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这是继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6年年底成立后,中大的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个国家级科研单位,旨在提升农业科学技术至世界领先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力,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人民营养。实验室的愿景是结合香港的优势(例如国际网络、国际科研人才和管理制度)及内地的强项(例如庞大经济力量、优秀的科研队伍和丰富的天然资源),以现代生物科技加上农民及育种家的传统智能,开发新技术、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从而提高中国农业的技术储备及生产力。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位于中大科学馆与中央科学实验室大楼的实验室组群,实验室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辛世文教授担任,辛教授由2000年已开始出任中大教资会卓越学科领域植物及农业生物科技中心主任。对于获准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辛教授感到非常荣幸,他表示:「这代表中大在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及其卓越成就,得到国家充分认同和肯定。能够与中国最优秀的农业大学结为伙伴,双方必能起互补作用,发挥最大优势。」

中大与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方面素有紧密合作,加上双方于农业生物科研方面的雄厚实力及独特优势,为实验室奠立了稳固基础。承蒙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教育局和创新科技署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在与中国农业大学的伙伴合作基础上,大大加强分子生物技术、水稻产量提升、水稻营养成分改良及作物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

辛世文院士又表示,植物生物科技对于世界粮食安全影响深远,他期盼新的生物技术结合传统育种,可提升稻米产量及营养。当今全球人口占半以米为主粮,有助稳定稻米供应的研究实在举足轻重,备受关注。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为亿万同胞谋求更大的福祉,并积极促进国内和香港的科技合作。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荟萃中大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所的科研人才,该所在作物改良、基因组功能和生物反应器等方面之研究皆卓然有成,技术条件已臻成熟。过去十载,有关的研究在香港特区政府委任的国际评审小组两次的评审中,持续被选为「卓越学科领域」,成为全港十个获选专项中唯一的农业生物科技学科,并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共六千三百万港元。时至今日,研究所与国内多个单位,包括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扬州大学、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山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已建立广泛深远的合作关系。国际合作方面,研究所与来自四个国家六个实验室合作,成功获得盖茨夫妇基金(Bills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资助一宗重大项目(共八千八百万港元),合作改良水稻的营养成分。此外,研究所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的研究,亦已开展或在筹划阶段,主要课题包括作物改良、植物逆境适应、植物细胞学等方面。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辛世文教授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辛世文教授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要科研人员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要科研人员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辛世文教授(右)及副主任林汉明教授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辛世文教授(右)及副主任林汉明教授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科研队伍
上图:科研队伍排列成「米」字型,代表致力提升稻米产量及营养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科研队伍 上图:科研队伍排列成「米」字型,代表致力提升稻米产量及营养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