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5年10月16日

中大公布2014年香港生活质素指数港人整体生活质素轻微下降

2015年10月16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社会学系教授丁国辉教授、生活质素研究中心主任黄洪教授、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教授,以及生活质素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引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生活质素研究中心今天(10月16日)公布2014年度「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该指数与前年(2013年)相比轻微下降,其中经济分类指数连续第十年下跌,社会及健康分类指数亦有转差。 

是次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的香港整体生活质素指数为101.75,较2013年的指数值101.92下降0.17点,反映香港整体生活质素在过去一年轻微下降(见附件1)。 

「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由健康、社会、文化与休闲、经济及环境五组分类指数,合共二十三个指标组成(见附件2)。指标的选择,是基于涵盖度、代表性、可量度性,以及对港人生活质素的重要性等准则。指标数值愈高,表示该指标表现愈佳。 

与2013年相比,2014年的五项分类指数中,文化与休闲以及环境分类指数轻微上升,而健康、社会及经济分类指数则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社会分类指数下降0.83点至26.94,跌幅最为显著;而经济分类指数下降0.16点至14.35,跌至2002年(基准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见附件3)。结果显示本港社会及经济生活质素于过去一年变差。 

二十三个指标中有十一个指标比前一年差(见附件4)。当中变化最显著的是言论自由指数,创下十二年来最差的纪录。而物业负担能力指数亦再创新低,表示港人在2014年负担物业的能力持续下降。此外,压力指数、整体生活满意度、报纸批评指数、政府表现、文化节目参与、康体活动参与、教育公共开支(以开支占全年本地生产总值百分比计算)、实质工资指数,以及水质指数也较2013年为差。 

共有十一个指标较2013年进步(见附件5)。其中,空气指数、实质租金指数、经济现况指数以及整体罪案率皆有较显著改善。其余指数的升幅则并不显著(见附件1)。 

中大社会科学院于2003年编制了「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希望透过这项多维度的社会指标,反映廿一世纪香港生活质素的转变,并为政策制订者及公众提供有用的数据参考;更藉此倡议提高香港人的生活质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此,中大香港亚太研究于2006年所成立生活质素研究中心进行持续性的研究,每年公布最新指数。从2012年开始,生活质素研究中心亦编制了「港铁与中大香港青年生活质素指数」。两个反映本港生活质素的研究结果,可以互相对照参考。 

「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以2002年作为基准年,当年的数值订定为100。如某年的指数高于100,表示该年香港人的生活质素,较2002年佳;如指数小于100,则代表该年的生活质素比2002年差;如指数同为100,则反映该年的生活质素,与2002年相若。 

为更全面地监测和量度生活质素,生活质素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指数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进行适度调整。从今年开始,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将由原来的三个范畴增加至五个范畴,即健康、社会、文化与休闲、经济及环境分类指数。而涵盖指标的数目亦会由二十一项增加至二十三项。 

有关「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的详情,请浏览生活质素研究中心网页︰www.cuhk.edu.hk/hkiaps/qol

附件



(左起)中大社会学系教授丁国辉教授、生活质素研究中心主任黄洪教授、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教授,以及生活质素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引博士。

(左起)中大社会学系教授丁国辉教授、生活质素研究中心主任黄洪教授、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教授,以及生活质素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引博士。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