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5年1月30日

中大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促进医学及工程跨学科合作 转化尖端科技至临床应用

2015年1月30日
分享
列印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右)与捐款人周佩芳律师主持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揭幕仪式。

(左起) 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女士、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以及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金国庆教授。

百多名医学及工程业界的来宾出席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的开幕典礼。

出席典礼的嘉宾与业界代表参观中心设施。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将工程学的理论及技术运用于医学领域之中,推动创新医疗技术的发展,造福病人。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正式成立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为中大医学院及工程学院的教研人员提供跨学科的交流及合作平台。中心于今天(1月30日)举行开幕典礼,邀请了国际公证人及中国委托公证人周佩芳律师、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女士、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霍泰辉教授、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金国庆教授及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担任主礼嘉宾,与逾百名医学及工程业界的来宾一同见证这项盛事。

中大医学院以往有不少将科研成果转化至临床应用的成功例子,例如直接在病人体内进行缝合及止血的「鹰爪缝合器」,可减低病人因开刀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而利用母体血浆基因排序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测试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该技术自2011年推出至今,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使用,处理超过70万宗个案。

借鉴这些成功例子,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将以创新研究和技术加强临床医学治疗、造福病人为宗旨,让医学院的临床医生及工程学院的工程师交流合作,推进生物医学工程的创新研究。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致辞时表示:「中大工程学院及医学院在生物医学科技的创新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有不少骄人的往绩,藉著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的成立,我们希望能汇聚工程学院工程师及医学院临床医生,以促进医工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学术交流及合作,研发及实践创新医学技术至临床应用,最终让病人得益。」

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女士表示:「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的成立是勇敢而有迫切需要的一步,因为不同科学领域的融合有助研发创新科技,从而带动医疗技术发展,改善现行的医疗方案。跨学科的合作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亦是特区政府所认同的理念。」

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表示:「本中心以医疗机械人医学、医学成像及生物医学传感三大生物医学工程范畴为研究重点,如纳米机器人技术、创新神经影像学及无创医学监测等。我们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本中心能研发更多临床应用的医疗仪器和技术,为病人提供更适切的治疗方法。」

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的成立有赖周佩芳律师的慷慨捐款,以纪念其先父周毓浩先生兴学育才之善行,同时肯定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对医学科研及学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现设有基础研究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室,以进行创新医疗设备的临床前实验和测试,并开展各项基础研究计划。业界人士如有兴趣了解更多中心的详情,可电邮至tcim@cuhk.edu.hk查询。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右)与捐款人周佩芳律师主持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揭幕仪式。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右)与捐款人周佩芳律师主持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揭幕仪式。

 

(左起) 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女士、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以及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金国庆教授。

(左起) 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女士、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以及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金国庆教授。

 

百多名医学及工程业界的来宾出席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的开幕典礼。

百多名医学及工程业界的来宾出席中大周毓浩创新医学技术中心的开幕典礼。

 

出席典礼的嘉宾与业界代表参观中心设施。

出席典礼的嘉宾与业界代表参观中心设施。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