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9月28日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民调显示:市民对自由行态度矛盾

2012年9月28日
分享
列印

内地自2003年实施内地旅客来港自由行政策,至今超过九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调查发现,多数市民对自由行态度矛盾,既承认自由行能带旺本地消费,又不满此政策带来的物价、铺租上升及治安问题。不过,仍有过半数受访者认为应收紧有关政策。 

香港亚太研究所在九月下旬进行了一项电话调查,成功访问了755名18岁或以上的市民,探讨他们对自由行政策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60.3%的受访者承认自由行能带旺本地消费;可是,亦分别有68.7%、69.8%及62.8%的受访者认为,自由行推高了本地物价、令商铺租金上升,以及带来更多治安问题。此外,亦有59.5%的受访者表示不同意自由行能增进香港与内地居民的互信,表示同意的只有11.0%。在就业方面,受访者的意见则较为分歧,29.1%同意自由行有助改善就业,37.0%表示不同意,而感到一半半的有32.3%(见附表一)。

负责调查的研究人员认为,市民虽较为不满自由行政策带来的物价、铺租上升及治安问题,但亦没有否定自由行能促进本地消费及某程度上增加就业的作用,这情况反映了港人在与内地融合互动过程中的矛盾心态。此时此刻,两地政府实应全面检视政策的得失,完善有关制度,以缓和市民的不满情绪。现时暂缓放宽深圳居民的「一签多行」及打击内地水货客的行动,可算是回应市民要求的适切举措。 

调查亦发现,51.2%的受访者认为,内地人往香港自由行的政策应予以收紧,希望维持不变的有38.1%,主张扩大的只有6.5%(见附表二)。若从受访者的背景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女性、30岁或以下、小学或以下程度、自认为社会中层,以及「完全无/好少」接触内地人的受访者,较其他组别倾向要求收紧自由行政策;相反地,男性、自认为社会中上层/上层,以及经常接触内地人的受访者,则较倾向扩大有关政策(见附表三)。此外,有47.8%的受访者表示,实施自由行并没有改变他们对内地游客的印象,亦有41.6%的人指出对内地旅客的印象差了,表示印象转好的则只有7.9%(见附表四)。 

研究人员认为,近期一连串的事件,如水货客对上水造成的滋扰问题、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割地卖港」的指控,以至市民对国民教育「洗脑」的疑虑,都可能会加深市民对内地的戒心和猜疑。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有较多市民表示对内地游客的印象变差并希望收紧自由行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在这项调查中,35.6%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与内地人接触,间中接触的有41.6%,很少接触的有17.7%,而表示完全没有接触的只有4.8%(见附表五)。 

是次调查于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晚上进行,成功回应率为46.9%。以755个成功样本数推算,百分比变项的抽样误差约为正或负3.57%以内(可信度设于95%)。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电话调查研究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