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信」作为中国佛教中的关键语

分享
列印
日期:

2019年11月22日

時間:

晚上7:30至9:30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二楼LT6

講者:

谭伟伦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系主任)

講者簡歷:

谭伟伦教授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及系主任。他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取得硕土及博士学位,主修中国佛教,曾多次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计划和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的甄选拨款计划资助,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研究中国东南部的地方社会与民俗。研究成果主要以民族志方式发表于劳格文教授主编的《客家传统社会丛书》(共30册)。他同时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共同研究员。发表论文总计六十五篇,会议论文七十余篇。

查詢:

网页:http://www.cuhk.edu.hk/arts/cshb/
电话:(852) 3943 5938
电邮:cshb@cuhk.edu.hk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学冯景禧楼204室

講座摘要:

阿拉伯语中的「有经者」(Ahl al-Kitāb) 乃指信奉圣典的宗教徒,他们共同的特点除了以圣典为中心以外,「信」在宗教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犹太教、基督宗教以至伊斯兰教都敬重的阿伯拉罕便被称作「信心之父」。伊斯兰教中的五功以「证信」为首。整个基督新教信仰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by faith alone)。佛教虽也被认定为「有经者」,然而「信」在佛教中是否有如其他「有经者」般重要?「信」是否为佛教本身的用语?本讲座分作三部份,(一)以密集经典研究方法,尝试整理「信」在传世汉语佛典中的用法和意义,并论证「信」既是佛典中的用语,也是以「信 解」作为其核心意义。(二)探讨「信」在中国净土信仰中的角色,论证不论是弥勒净土抑弥陀净土不光以行者的「信」,并需行者的善行功德作为往生资粮。(三)探讨「信」在中国佛教中如何演变成对佛性的信仰,并解决「难行道」中需无量劫以成就菩萨道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