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News Centre

10 Dec 2012

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舉辦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探討漢語的承繼與拓新 慶祝創系五十周年歡迎公眾參加(Chinese version only)

10 Dec 2012
Share
Print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將於2012年12月17至18日舉辦「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邀得約百名海內外專家學者聚首中大,交流漢語語言文字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慶祝學系成立五十周年。開幕禮由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系主任何志華教授及榮休教授張洪年教授主持;四位國際學術權威——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錫圭教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榮休Agassiz講座教授丁邦新教授、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蔣紹愚教授,以及法國東亞語言研究所貝羅貝教授(Alain Peyraube)將分別就漢語的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及語法學四大範疇發表主題演講。歡迎公眾參加是次研討會,費用全免,座位先到先得。除貝羅貝教授以英語演講外,其餘三場講座均以普通話進行,詳情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www.cuhk.edu.hk/chi/50sympo。 

研討會特別安排四場主題講座將漢語的文字、音韻、訓詁、語法共冶一爐,對漢語作全方位的探究,饒富深意。裘錫圭教授將以「說《論語.述而》的『亂神』」為題,從一句家喻戶曉的古語剖析文字學的一些根本問題。丁邦新教授則會以「漢語語音史大事繫年:一個開放性的計劃」為題,闡述漢語語音的演變,並帶出多項目前仍未解決的年代問題,冀吸引更多學者充實有關研究。蔣紹愚教授將主講「詞義變化與句法變化」,探討詞義與句法的關係,並著重討論「語境吸收」和古代漢語的使動句式對詞義變化的影響。最後,貝羅貝教授將以「漢語從綜合語演變成分析語嗎?」(Has Chinese changed from a synthetic language into an analytic language?)為題,從當代語言學角度闡釋漢語的歷時演變,探討漢語的「分析性」(analyticity)。 

此外,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安排了六場會議,讓研究方向相近的學者,同場切磋,共商相關學術問題的解決方案,以提升漢語語言文字研究的水平。討論範圍相當廣泛,文字學方面包括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及其他出土文獻研究;音韻學包括音韻學專著、韻圖、方言音韻及粵語音韻專題研究;訓詁學包括古籍校勘、古籍訓詁、古籍詞匯及佛學典籍詞匯研究;語法學包括古漢語語法、現代漢語語法、方言語法及粵語語法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