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SDG Forum Series] Sustainability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hare
Print

[SDG Forum Series] Sustainability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e:

23 Jun 2020

Time:

6 – 8 p.m.

Venue:

The talk will be conducted with ZOOM. Link will be provided later.

Speaker(s):

Prof. MENG Mei Ling, Helen, Prof. SUNG Jao Yiu, Joseph, Prof. YIM Hung Lam, Steve

Biography of Speaker:

(In Chinese only.)
蒙美玲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禤永明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教授。蒙教授曾創建香港中文大學利群計算及界面科技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媒體科學、技術與系統聯合研究中心,以及何鴻燊海量數據決策分析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她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科研)副院長,IEEE期刊Transactions on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總主編,IEEE及ISCA理事會成員,以及ISCA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蒙教授歷年獲獎甚豐,包括APSIPA首屆傑出講師、ISCA傑出講師、2009年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之科技進步獎、2016 IEEE ICME 最佳論文獎、2017年HKPWE傑出女性專業人士和企業家獎、2018Hong Kong ICT Smart Inclusion銀獎、CogInfoComm2018年最佳論文獎,以及2019年IEEE Leo L. Beranek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傑出服務及領導獎。蒙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學士至博士學位,研究興趣包括應用於語音和語言技術的人工智能,以支持多語言和多模態人機交互,電子學習和輔助技術,以及使用人工智能的大數據決策分析。蒙教授以其專業擔任的公職服務甚廣,包括多屆資訊科技業人力調查工作小組主席,以及香港特區政府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督導委員會成員。她是香港電腦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IEEE 及ISCA院士。

沈祖堯教授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沈教授於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畢業,並赴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完成博士學位(生命科學),後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醫學博士學位。沈教授現為英國(包括愛丁堡,格拉斯哥、倫敦及澳洲)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美國腸胃病學學院院士、美國腸胃學會院士、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教授曾任中文大學校長(2010–17),並獲選為世界大學聯盟合作委員會主席(2016–17)。

嚴鴻霖教授是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氣候與空氣質素的互動關係,以及其對公共衞生和生態系統的影響。嚴教授目前正研究如何利用及完善各種方法,包括運用人工智能,了解氣候與空氣質素相互作用的機制,評估其對人體(human exposure)、蚊子多寡、土壤酸鹼度的影響。嚴教授亦開發3D實時大氣監測系統(3DREAMS),是亞洲首個研究跨境空氣污染的監測系統。

Enquiries:

ouge@cuhk.edu.hk

Event Details:

(In Chinese only.)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3是「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而目標13則是「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前者是個人與社會範疇的目標,後者是環境範疇的目標。環境與健康固然關係密切,時至今日,兩者都可以運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協助解決一些過去難以解決的問題。

人口老化是全球關注的問題。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表示,到2050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幾乎倍增至22%,屆時香港老年人口亦將增加至35%。神經認知障礙(Neuro-Cognitive Disorder, NCD)在老年人口尤為常見,這包括各種類型的腦退化症。腦退化症初期病徵並不明顯,但記憶力、溝通能力及判斷力逐漸惡化,無法逆轉。目前,世界各地花費在腦退化症的總護理費用估計約為一萬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一倍,成為公共衞生和社會護理領域上備受各國和國際關注的問題。是次講座中,蒙美玲教授將為我們分享團隊研發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自動提取口語生物標誌物(spoken language biomarkers),實現支援AI的醫療保健,及早發現與控制NCD 以減輕龐大的醫療負擔。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浪潮改變醫學各方面的發展。沈祖堯教授將以消化道癌症為例,闡述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人工智能輔助圖像分析如何幫助檢測結腸和大腸腫瘤,從而建議最佳治療方法;而人工智能輔助半自動及未來的全自動機械人手術,將會取代手術治療惡性病變的部分程序。然而,當人工智能參與的診斷出現問題時,責任誰屬?未來應該如何培訓醫科生、藥劑師和物理治療師?醫生和護士的角色又需要如何改變?講者將一一探討這些問題。

除公共衞生、社會護理、醫學檢測外,自然生態平衡亦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關注。近年環境災難日趨嚴重和頻密,例如2018年歐洲熱浪、2019年亞馬遜雨林野火和澳洲叢林大火等,嚴重破壞生態系統,影響人類健康,同時突顯了環境與人類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嚴鴻霖教授將以氣候變化、空氣質量和蚊子為例,探討如何運用人工智能保護大家的健康,了解人工智能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優點、弱點和機遇。

Remarks:

Free admission, all are welcome.

Co-organized by SDSN-HK and Office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CUHK